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那段尷尬的青春期,那是身體開始改變、體重波動和新毛髮冒出的階段。雖然現在已經走過那段日子,對自己的身體或許也更為接受,但這不代表你完全感到自在。
事實上,不論年齡多大,對自己身體的感受仍可能充滿矛盾。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或許會更能接受自我、抵抗不切實際的美貌標準,但衰老也帶來新的自尊挑戰。尤其在網路廣告和社群媒體興起的時代,這些平台常充斥著「減少皺紋」或「遮蓋白髮」的訊息和產品。有時候你在看雜誌,這一頁還在教你如何愛自己,下一頁卻是減肥計畫或抗老霜的廣告.這樣的矛盾訊息讓人無所適從。
身體意象問題無所不在
無論年齡、身材或性別,人人都可能面臨身體意象困擾。一項2016年的研究發現,只有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外貌感到非常滿意。另一項2023年的評論指出,身體意象問題已成為全球健康議題,嚴重影響心理與生理健康。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,別擔心,你並不孤單,也不必讓這種情緒掌控你的生活。以下一些方法可幫助你調整思維、重拾正向的身體意象。
1. 將負面想法中和
首先,試著扭轉自我批判的想法。與其挑剔外貌上的缺點,不如認同和感謝身體每天為你做的美好事情。
- 感謝靈巧的雙手,讓你能做出美味晚餐或修好物品。
- 感謝強壯的手臂,讓你可以搬上孩子和雜貨。
- 感謝肚子,讓你能攝取食物、轉化為能量並滋養身體。
小作業: 寫下五個你喜愛的個性特質。這應該不難吧?你也許是個好傾聽者,或是熱心助人的夥伴。現在,寫下五個你喜愛的身體特質。對多數人來說,第一部分較容易完成,但第二部分同樣重要。
將這些感受以書面表達,有助於整理想法並加深記憶。如果你對外貌感到不滿意,也許會刻意避開鏡子,但「逃避只會帶來更多逃避」,無視這些感受無法讓問題消失。即使無法說出欣賞身體的話語,也不要對自己太嚴厲。試著覺察照鏡子時浮現的負面想法,然後運用以下技巧加以扭轉。
2. 建立正向提醒
重塑身體觀點的最佳方法之一是透過持續的正面提醒。可將正向肯定語、目標或感恩詞語寫在便利貼或卡片上,放在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,如浴室鏡子、錢包或辦公桌。例如:
- 我感謝我的身體。
- 我尊重我的身體。
- 我的身體值得被愛。
- 我的身體是禮物。
- 即使在成長變化中,我仍然可以愛自己。
隨身攜帶筆記本或日記本也能幫助你隨時提醒自己。重點是,在負面想法浮現之前或出現當下,就捕捉並扭轉它們。
3. 專注於讓自己快樂的事物
生活遠不止於外表,但對身體的負面情緒往往左右著情緒和行為。如果你曾因自我形象不佳而取消與朋友的聚會,那麼你應該知道這種感受。但負面想法不應妨礙你的快樂。試著將注意力轉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。有時候,我們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會吞噬理智,讓它們看似至關重要。試著自問:「如果生命只剩12個月、5天、1小時或30秒,我會在意什麼?」多數情況下,你會專注於愛的人、喜歡的地方和讓你快樂的事情,而不是外貌。身體活動、嗜好和善行都能幫助減少外貌焦慮。例如,透過運動來感受身體的力量,而非僅僅注重外觀。輕度運動和瑜伽也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。
4. 停止比較遊戲
比較往往是自尊心低落的根源之一。社群媒體和網路空間更讓我們隨時隨地進行比較,導致情緒低落。當你察覺到社群媒體讓自己心情變差時,不妨勇敢按下「靜音」或「封鎖」按鈕,避免觸發負面情緒。與其比較,不如客觀地欣賞他人的優點,甚至給予誇獎,這樣能讓雙方都感到愉快。
5. 接納當下的身材
無論是減重或增重過程中,能在現階段就愛自己,對健康有正面影響。研究顯示,對身體滿意度較高的女孩,十年後的體重增加較少。此外,改善身體意象的女性更能自我調節飲食。無論健康是否與體重相關,這都是你和健康專業人員之間的議題。選擇透過身體正向或身體中立的方式來愛自己,都是可行的。最重要的是:身體尺寸不決定你是否值得擁有快樂、健康與美好生活。